曲黎敏解读《伤寒论》
曲黎敏 著
第二章 抑郁与躁狂
2020年春天,可以说是惊心动魄,因为这场疫病,每个人的情绪都好像在坐过山车。疫病终会过去,但我们的心灵之痛一时半会儿还解不了,所以我最担心的还是大家因恐慌而出现精神问题或情绪崩溃。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正常的思维和平稳的情绪,才是要点。
怎么能战胜恐惧呢?活明白,能战胜恐惧;习能胜恐,也就是习惯可以战胜恐惧。此次讲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,就是图活得明白,所以来讲讲躁郁症。
躁郁症,本来就是春天最容易出现的问题。春天,应该肝精生发,精不足,人就容易抑郁;生发过猛,人就兴奋、失眠、躁狂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凡是精神疾患,都跟心病、胃病和肾病有关。
咱们先说心病。中医说“心主神明”,神明出了毛病,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躁郁症。2019年冬天是少阳相火,属于阳不藏,所以躁狂症比较多,动不动就动刀舞棒的,出现了各种明目张胆的伤医、伤人事件。而2020年春天又是倒春寒,寒水抑制了风木的生发,本来就是抑郁症多的时候。一场疫情来袭,隔离之中,各种焦虑和恐慌情绪叠加,由此,精神抚慰就成了重中之重。往年的春天,我一天看10个病人,其中5个都是这方面的疾病。2020年只会更多。
遇到大事,有理性思维的人少,有情绪者多。学经典,就是凡事有个阴阳判断。事,都是无中生有、有中生无的,以静制动才会略有所悟。瞎着急,恐则气下,表就虚,就容易感冒发热,再胡思乱想,就没有活路了。所以,要寻至静之道,比如读书、听课。你从容,家人就从容,安谧之气最养人。
春天,为什么是抑郁症高发期呢?其实病根在冬天。冬天主藏,藏,就是光把粮食收进来没有用,光吃饭也没有用,人不是吃了饭精就足,因为饭不是精,把饭变成精的过程才叫“藏”。阳气足,才能把饭变成精,如若只是把粮食全收进仓里了,湿一沤,热一沤,粮食全坏了,那叫“败精”,败精对生命不仅没有补益,而且有害。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”什么叫发陈?发陈就是要把冬天藏的精,甭管是好精还是败精,都得拿出来嘚瑟嘚瑟。春天生发之机一动,好的精一生发就会让你如沐春风,瘟疫、疾病统统跟你无关;败精一生发,人就完了,要么发老病,要么就抑郁了。
其实抑郁就是精气神不足。精不足,人就疲软;气不足,人就懒得说话,不愿见人;神不足,人的生命就灰暗,看万事万物都无聊,且了无生趣,甚至想死。生命里三个最重要的东西都不行了,人就“丧”。现代新词汇很有意思,人们爱用“佛系”“丧”这些词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,如果家长不知道这些,就是明显的落伍,就会不明白90后的孩子。其中,“佛系”指“不争不抢,不求输赢,不苛求,不在乎,不计较,看淡一切,随遇而安”的生活态度。当生活主语全是“不”的时候,否定与消极就在其中。而所谓“佛系男子”,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,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: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,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。他会嫌谈恋爱太麻烦,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,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,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,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。正是这种心态,可能会导致未来婚姻状态出现极大的变化,而家长的过度逼婚也会造成年轻人的抑郁和怨恨。
中医在治疗抑郁方面,主要是从胃寒和肾寒入手,即心主神明病,无非一个是胃病,一个是肾病。
那么,胃寒造成的精神症状是什么样呢?在《灵枢·经脉》胃经一栏,是这样写的:“胃足阳明之脉……病至则恶人与火,闻木声则惕然而惊,心欲动,独闭户塞牖而处。甚则欲上高而歌,弃衣而走,贲响腹胀。”
(1)恶人与火。就是怕见人,怕见光。
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说:“帝曰:其恶人何也?”就是得这种病的人为什么怕见人呢?“岐伯曰:‘阳明厥则喘而惋,惋则恶人。’”岐伯的解释是,足阳明胃经气上逆,则呼吸喘促、心中郁闷,所以不喜欢见人。“帝曰:善。其恶火何也?”为什么又怕光、怕火呢?“岐伯曰:阳明主肉,其脉血气盛,邪客之则热,热甚则恶火。”岐伯解释人畏火的原因是:足阳明胃经主肌肉,其经脉多血多气,遭外邪侵袭,人就发热以攻寒,寒化为热邪后,则讨厌光和火。
其实,神不足,人就不喜欢热闹、不喜欢强光,而喜欢昏暗。也就是说,神不足的话,任何强大的东西都接不住。
(2)闻木声则惕然而惊。即听到大的响动,就吓得一愣一愣的。在《阳明脉解》中,“岐伯对曰:阳明者胃脉也,胃者土也,故闻木音而惊者,土恶木也。”岐伯的解释是:足阳明是胃的经脉,属土。因为木克土,所以听到木音人就惊惕、害怕。
(3)心欲动。阳明燥火旺,厥阴收敛不住,心跳就会比较快,是说这种人成天心慌意乱。心慌,就是精不足;意乱,就是想事没有章法,还容易认死理,不听劝。
(4)独闭户塞牖而处。喜欢独处,喜欢关门、关窗。“独”就是喜欢自己待着,父母不能进自己的屋,见人就烦,见爹妈尤其烦。这就是身体的运化输布功能被抑制了,情绪会相应变得悲观而不自信。
凡是抑郁、狂躁的孩子,多与原生家庭有关。所谓原生家庭的问题,是指父母本身可能就有些性格缺陷,而导致家庭氛围、生活习惯、互动关系等出现问题,并导致孩子在未来生活中出现问题:要么是寻找补偿,要么是继续原生家庭的恶果。走出原生家庭问题的方法是:正视原生家庭的问题,并解决那些问题,成就一个新我。假如你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,你就要看到强势带给她的人生痛苦,她强势,丈夫就会躲避她,孩子就会畏惧她,如果你因袭了她的强势,你的生活也会痛苦,这就是你要在未来生活中警惕的地方。学会跟亲人示弱,反而会让自己得到保护。再比如,我们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有强烈的偏心现象,这会让我们心生怨恨,如果沉溺于这种怨恨,我们的生活就黯淡无光。我们要在自己的生活中,避免这种情形再伤害到自己的孩子。
独生子女患躁郁症,多跟父母的娇惯有关。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负责学习就行,别的事都一手操办了,反而拘束了孩子。其实孩子该出去闯就要出去闯,该受磨难就得受磨难。现在的学校分三种,一种是公立学校,一种是私立学校,还有一种是所谓国学教育的学校。有些家长认为私立学校能给孩子自由,说句实在话,太自由了也融不进社会。国学教育出来的孩子则自视甚高、眼高手低,表面恭谦礼让,骨子里清高傲慢,也融不进社会。我倒觉得,在中国就得进公立学校,该受的打压就得受,学校就是社会的压缩版,小孩子在里面能磨出点儿硬茧子,心理抗压能力也能强一些。
总之,胃寒就会抑郁。中医为什么可以治抑郁症?就是因为它抓住了根本,只要把胃寒破了,抑郁就好了。心理医生虽说比中医挣得多,但心理医生真的不如中医能解决这个问题。中国现在很多人都在服用抗抑郁药物,但大都偷偷摸摸地吃,因为不敢跟领导说自己有病。一旦遇到事情就容易想不开,就会走绝路。因为抗抑郁药只是在平衡神经系统,并没有破胃寒,胃寒不破,就谈不上治愈。所以我建议一旦有这方面的病,最好找个明白的中医。
得了这种病怎么治呢?
(1)吃中药。医生必须见到本人才能对症治疗,有胃寒破胃寒,有肾寒破肾寒。具体方药后面会按实例慢慢道来,因为中医必须辨证,没有广谱方。
(2)瘢痕灸,灸中脘、关元。这个方法很有效,但非常疼,很多人受不了。更何况躁郁症病人的胳膊腿特别有劲,一个人根本弄不住。
(3)坚持不懈地锻炼,比如崔永元当年重走长征路。很多得躁郁症的孩子在生活上都有某种瘾,有的有网瘾,有的手淫过度,所以要在生活上重新给他们定目标,让他们把精力放在一件有意思的事上,就不会沉溺于不良情绪中了。可以送到武术学校学习一年,集体生活很规律,而且要求孩子自律,对孩子的心智非常有好处。很多父母认为这样做太耽误学习了,但如果此时有病无法治愈,耽误的可就是一辈子。
(4)学点儿传统文化。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,有积极进取的儒家、有精神通达的道家,我们会看到人生总是活泛的,不至于憋死。
为什么今人抑郁自杀者多,而古人抑郁自杀者少?还真跟传统文化有点儿关系。比如,苏东坡一生坎坷,仕进时修桥铺路、进谏激昂,被贬时作前后《赤壁赋》,有羽化升仙之志。也就是说,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苦中便可作乐,处处可抒胸臆!更何况家有贤妻,漫漫流放途中还有朝云慧语解郁。今人情趣少,气血脆弱,略得恶语便惊慌,遇恶行便气绝,如此这般就百病丛生了。
上一节我们讲了抑郁症的成因,这一节讲躁狂症的问题。其实无论是抑郁还是躁狂,我始终认为中医能彻底解决此问题。
疫情期间,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到底有没有效。我觉得一定有效,尤其是在病情初期,而且一定是经方更有效,经方指的就是伤寒方。一旦经过长时间的西医治疗,中医再上去施治,可能是半生半死。但有个问题,人们愿不愿意接受中医治疗?哪怕西医已经说了没有杀病毒的特效药,人们还是想得到西医的救治,因为很多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,治不了急症。其实这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,中医不仅治疗急症很快,而且效果特别好,比如发热,基本一服甘草干姜汤就能治愈,炙甘草和干姜都可以上治干咳,中宣脾胃,下解瘀堵,三焦一通,高热即止。同时炙甘草可以助心阳,增强人体免疫力。
因此,不要奢谈光大中医,要想光大中医,只有先让全体百姓接受教育,否则还是走不长远。老百姓归根到底一定要学会自救,永远要记住,世上没有救世主。能自救,不给国家添麻烦,就是最大的福报!明白中医原理后,至少可以少生病。
关于抑郁,首先要明白,抑郁轻症在胃,独闭户塞牖,畏光怕人;邪实时躁狂,打架不避亲疏;更严重时则从胃病而入肾病,出现幻想、幻听等。因此躁郁症绝非单纯的心理问题,一定是先出现了气血的问题,所以治疗躁郁症最好是先生理、后心理。但要找到通医理、通伤寒的医生,才有良效。发病根底在胃寒、肾寒,治疗上破胃寒、肾寒就是了。
有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孩,因为躁郁症而休学,并且已经在北京安定医院待过一段时间,她屡屡自残、厌食、呕吐、拒绝服用西药,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。是事业成功的母亲带她来的,第一次见面,她黑黑的眼圈、黑色的唇膏和粉色的头发就惊到了我,完全是一副病态幽灵美。她一开始一言不发,显然是对西医、中医都抵触。于是我对她母亲说:“不必看了,她没病,她就像年轻时的我,内心无限疯癫狂野,现在我不是好好的吗?”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姑娘的心扉。
事实上,她比我年轻时优秀多了,她的语言天赋、她的灵性都不错,她黑暗痛苦的心比我当年丰富得多。显然,她的问题也比我多得多。她从小父母离异,跟母亲的关系很复杂,既爱之入骨,又恨之入骨,因为她深知是母亲的强势逼走了父亲。其实,没有生活的相爱相杀,没有情感的过度强烈,人也不会得如此严重的病。她说:“知道为什么我希望长得高吗?我总想像个男人那样保护我妈……”其实,她没说的那句我也知道,她也想打败她强势的母亲。她还说:“因为太宰治的一句话,我才活到了今天。”那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为了那件薄如蝉翼的夏衣,我活到夏天吧。”
我问她:“你为什么拒绝服用那些抗抑郁药呢?”她说:“那些药治不了我的病,我的病是骨髓里的,而他们的药只是抑制我的神经,并试图摧毁我……”通过这句话,你就知道她活得多么明白了。
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,其实最可怕的就是终身服药。接受这种暗示的病人,是不敢停药的,我曾见过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,走在路上突然想起没有带抗抑郁的药,竟然吓得在街上一动都不敢动了,同时冷汗涔涔。那一瞬间,竟然出现了濒死恐惧。所以,治这种病人的时候,最难的是先让他停西药,为了安抚这样的病人,可以跟他说:“可以身上带着,但不必吃,只吃中药就好了。”而所谓治好,就是出差坐飞机发现身上没带药他也不害怕了,最后则是再也想不起那些药了。
这个女孩一听说不必再吃那些药,就愉悦了许多,然后坚持吃了两个月的中药,同时跑步锻炼身体,很快就痊愈了。回去上学前,我鼓励她写作,把跟父母亲的纠结化在作品里,老天既然给了你那么多,别浪费了才华。
躁郁症,得了这种病的人,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。如果说心神不足的人,表现为对任何事无兴趣、无热情、表情淡漠、神情恍惚,就是抑郁症,属于正气虚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还形容了一种心神散乱、疯了的人,这种人“衣被不敛,言语善恶,不避亲疏者,此神明之乱也”。就是成天破衣烂衫,甚至裸奔,而且出言无逻辑,无论亲人、陌生人都连打带骂,这就是邪气实,为躁狂症。
其中,“烦”和“躁”不同。“烦”是虚火上炎,元气尚存体内,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专门治疗虚烦,可以使人安神,“悔怒不起”;“躁”则是虚阳外越,元气极虚而将散,只有服用独参汤、参附汤等才能使得魂魄不分离。
现在大家都以为抑郁的人多,其实狂躁的人也不少,比如多次出现的公交车上殴打司机事件,飞机、高铁上骂人事件,以及路怒一族等。躁狂症,中医的解释就一句话:“虚阳外越,阳邪盛,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。”肾精拽不住虚火,人就容易突然爆发情绪,只不过,过去这种人伤自己的多,现在伤别人的多。但具体表现还是在《经脉》篇中胃经这一段。
“甚则欲上高而歌,弃衣而走。”如果说独闭户塞牖而处的是抑郁症,那这个“上高而歌,弃衣而走”的就是躁狂症,去年冬天来了个躁狂的学生,就是因为爬上12层高楼又唱又跳才被学校发现遣送回家的。躁狂症是因为人体的运化输布功能没有受到制约而张扬,情绪会相应变得狂妄自大。“弃衣而走”的“走”,是跑。指肌肤燥热而穿不住衣服,肌腠燥火窜动、灼烧肌肉而欲奔,乃至于不知羞耻的地步而不自知。
这种人,在《阳明脉解》中黄帝的描述更为详尽。
“帝曰:善。病甚则弃衣而走,登高而歌,或至不食数日,逾垣上屋,所上之处,皆非其素所能也,病反能者何也?”翻译过来就是,阳明病重之时,病人把衣服脱掉乱跑乱跳,登上高处狂叫唱歌,或者数日不进饮食,并能够越墙上屋,而所上之处都是其平素做不到的,有了病反而能够上去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“岐伯曰:四支者,诸阳之本也,阳盛则四支实,实则能登高也。”是说四肢是阳气的根本。阳邪盛则四肢充实,四肢充实有邪劲就能登高。
帝曰:其弃衣而走者何也?岐伯曰:热盛于身,故弃衣欲走也。
黄帝问,他们不穿衣服而到处乱跑,又是什么原因?岐伯说,热邪亢盛而已。
后面黄帝又补充了这些病者的表现:帝曰:其妄言骂詈,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?
黄帝问,他们不管认识不认识的,都胡言乱语骂人,并且随处高歌,是怎么回事?
岐伯曰: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,不避亲疏而不欲食,不欲食故妄走也。
岐伯解释说,阳邪亢盛而扰动心神,故使其神志失常,胡言乱语,斥骂别人,不避亲疏,并且不知道饥饿,随处乱跑。
看到这一段描述,大家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,病时表现都差不多。只是古人生活单纯,没有那么多因抑郁而自杀的,就是自杀也没有高楼可以跳,顶多也就是投水,屈原的《怀沙》还把这种自杀美化得不行不行的。说来说去,只要是精神症状,其实都是虚证。因为都是虚,所以这两个病会相互转化,一会儿抑郁,一会儿躁狂。
有人说:“躁狂不算实证吗?”只是表象为实,这种表象实,还是底子虚造成的,不虚的人不会发疯。所以谈到虚和实时就要小心,前面是有主语的,正气虚为虚,邪气实为实。真正的实,为壮。
邪气实,说明邪气也是一种很有力量的东西,“甚则欲上高而歌,弃衣而走,贲响腹胀”,所谓“贲响腹胀”,就是上面贲门不能闭,打嗝儿、呃逆不止;胃肠不能顺降而为上逆,故为腹胀,甚至多日不大便,且大便硬。
别小看一个胃寒,它能让人从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出问题。从象上看,正气虚的人就萎靡,就抑郁;邪气实的人就亢奋,就癫狂。哪个好治?实证好治,虚证难治。
实证只是精亏,吃药不需要太久,而虚证就要吃药吃好久,因为正气虚,不容易补上来。要想让气血上来,今天就得多吃一口,明天再多吃一口,再多化点儿精,还得有藏的力量才能慢慢地、一点点地结实起来。这个病在西医那里可能是大病,但在中医这里不算什么病,最主要的是要明医理。
过去是躁狂症多,花痴,一到春天就嚷嚷着“我要姑娘我要姑娘”,这就是邪气实,好治。怎么治?在《素问·病能论》中有一段,非常有意思。
帝曰:有病怒狂者,此病安生?(这病是怎么来的?)岐伯曰:生于阳也(因为阳邪太盛)。帝曰:阳何以使人狂?岐伯曰:阳气者,因暴折而难决,故善怒也,病名曰阳厥(阳邪太盛,因为突然强烈的刺激,气厥而上逆,使人怒而发狂,此病叫“阳气厥逆”)。……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夺其食即已。夫食入于阴,长气于阳,故夺其食即已。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。夫生铁洛者,下气疾也(禁止其饮食就好了。因为饮食入胃,食积生热,人更狂躁,所以最好先饿着他点儿。同时,再用生铁落煎水服之,因为生铁落可以让上面漂浮的虚火快速下沉)。
生铁落,指打铁所落之屑,谓之生铁落,独煎为饮,故名生铁落饮或生铁落一味煎。清代名医程钟龄,如此用生铁落饮:先煎熬生铁落,三炷线香时间,取此水煎煮天冬(去心)、麦冬(去心)、贝母各三钱,外加胆星、橘红、远志肉、石菖蒲、连翘、茯苓、茯神各一钱等,以清心涤痰,治疗狂躁症。病人服药后,安神静睡,不可惊骇叫醒,犯之则病复作,难乎为力。凡狂症,服此药二十余剂而愈者多矣,若大便闭结,或先用滚痰丸下之。
不过,此方我没有用过,一是真正的实证不多,除非在偏远农村才可见。再者,也找不到生铁落。但从原理上讲,生铁落是可以有这个疗效的,因为生铁落有降气逆的作用,同时它属于重金属,可以重调元气,有重镇安神之效,所以古代治疗狂躁症要么食用“生铁落饮”,要么服用朱砂。铁屑、朱砂等,都属于重金属,有重镇安神之妙,表实证,可以用重调元气的方法。虚证就特别难治,虚证总吃抗抑郁的药,元气又没的调,只好压抑或兴奋他的神经,久之就会突然崩盘,甚至全身瘫痪不能动。
其实中医把躁狂症和抑郁症都归属于阳明病,阳明在经脉为胃经与大肠经。在《阳明脉解篇》中说到躁狂病人有“弃衣而走”,即脱了衣服到处跑,或妄言骂詈、不避亲疏等象,这都属于阳邪盛,此阳邪盛属于虚阳外越,阴精拽不住虚火之象。还有大便燥结,甚至如见鬼物(出现幻视、幻听)。大便燥结也是阳明病的一个特点。治疗上要辨证准确才好下手。
比如远方曾有一人发狂,动刀舞棒,狂骂亲人,舌苔厚腻呈白粉末状,按《伤寒论》,有人主张用承气汤。我又细问了下,知其五日不曾大便,且烦躁谵语,证和《伤寒论》之“厥逆,咽中干,烦躁,阳明内结,谵语,烦乱,更饮甘草干姜汤”,便嘱其用甘草干姜汤三服。这个方子前面讲过,给这个病人用的剂量是炙甘草60克,干姜40克。当晚服了第一煎,第二天早上服第二煎后立即狂拉,大便后浑身轻松,舌苔也随之干净,发狂也立止。所以遇事我们还要多观察,把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理解透了才好。
其次,治疗躁郁症,灸法比针法好用。用针须用神,医者的神明不够强大的话,压不住。而灸,可以借艾之力、火之力,力挽狂澜。直接拿艾绒放在关元处烧一烧,也就是火灸几壮,病人很快就安定了。这些都是引火归元的好方法。灸法的难处在于,精神狂躁者虚阳外越,手脚力量大,一般人弄不住他们。
伤寒大家刘渡舟老先生用三黄汤治疗过火狂的人,病人表现是与家人争吵后精神异常烦躁,坐立不安,怒目向人,六七日不眠,反欲奔跑为快,舌苔厚黄,口气臭秽,大便七日未解。这种火盛阳亢、心胃有积热、三焦不通的病人,归根结底还是阴不能制约阳,导致阳气亢奋。
此方在《金匮要略》中。
心气不足,吐血,衄血,泻心汤主之。
大黄二两,黄连一两,黄芩一两。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(顿服,指一次喝完)。
现代基础用量:大黄6克,黄连3克,黄芩3克。
刘渡舟老先生是用大黄10克、黄连10克、黄芩10克两剂,无效,后将大黄增至15克,病人大便泻下后,顿觉神疲思睡,大睡两天后,狂证如失。其实,如病人兼有腹胀疼痛时,也可以用大、小承气汤。
总之,狂证、实证好治,抑郁等虚证就比较麻烦,虽耗时长,但中医中药一定能将其彻底治愈。比如肾寒者,可用白通汤(或灸关元);心神不定者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(交通阴阳);烦者,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(恢复坎离);血热者,用栀豉汤。
说一个治疗躁郁症的实例。2009年,我曾见过一个从北京安定医院出来的青年,成天打爹骂娘,手淫过度。一见面,我就说:“把手机拿出来。”他说:“干吗?”我说:“删吧。”他一边很不情愿地删着那些黄色图片和视频,一边还说:“能留个日本的吗?我喜欢。”我说:“不行,都删掉。”明知道晚上他又都找回来了,还是得让他删,就好比扫地,能干净会儿就干净会儿。然后让他吃药,并且给他火灸中脘穴、关元穴,任凭他夸张地大喊大叫。这还不成,还得把他不老实的手占上,让他干吗呢?今儿擦地,明儿擦窗户,总之,白天累得要死,晚上睡眠就好了起来,也没劲儿再看那些淫秽的图像了。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个月,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快乐阳光的青年。
但这样还不成,还得给他找好朋友,这种被惯坏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师益友,很快就又变回去了,所以要给他找他佩服和尊敬的好朋友,每天和他交流一小时左右。另外,还得给他找工作。他喜欢吃的,可以让他去学习做面点师,喜欢汽车,就让他去学汽车维修。这是培养他的兴趣习惯和自食其力的能力,要不整天游手好闲的,很快就又饱暖思淫欲了。把一切都安排好后,还得给他一个大红包,说是他这两个月来擦地、擦玻璃的工钱,让他知道有劳动才有收获。这才叫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。
所以,治病哪有那么容易?成天跟不正常的人打交道,与病魔战、与人性战,最后还得帮人帮到底,以免他病情反复。
现在对抑郁症患者可能会用到电击疗法,记得曾有一个小男孩因为有手淫的毛病,他父亲每天都用电棍电击他的手。这个小男孩来看病时,已经深度抑郁。看着孩子漠然的神情,我难过死了,真心憎恶他父亲的行为。他父亲的处理方法只能让这个孩子生活在深深的罪恶感当中,并且更深地沉溺在自慰中,因为他在这个世界已经孤立无援。为什么手淫过度的孩子到我这里就比较好治,因为我一定会告诉他,你是因为太孤独寂寞了才会这样,他会突然意识到有人懂他,甚至他自己都没想过这个事是自己孤独寂寞导致的。
其实,大家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,越是曾经手淫过度的家长可能越害怕孩子也沾染上这个恶习。但家长们已经想不起来当年此事对自己内心的打击。微博里天天有男子因为此事掏空了身子,久之发展成抑郁,而来咨询如何才能康复。凡是沉溺于此行为的人内心都是比较孤寂、敏感的,正是因为无法跟别人沟通,才只好跟自己的身体沟通。中国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,自慰,即自己安慰自己。好父亲不应该“恨铁不成钢”地揍孩子,而是要正确地引导孩子。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,父亲要出面去帮他解决这个问题,要告诉他,这是每个年轻人都会做的事,但不能过度,过度就会伤害身体。
其实,父亲的角色在男孩子的生命当中特别重要,过去的父亲要带男孩子去劳作或打鱼,要教孩子很多生活本领,在有趣的生活中,男孩们能够快活、健康地成长。但现在的父亲和孩子很少进行生活交流,加之男子的语言一般都不丰富和灵动,所以,现在的男孩子必须靠自己来完成生命一级一级的过渡。这,大概也是出现大量“佛系男子”与“丧文化”的原因吧,没有鲜活的贴近自然的生活,生命很容易暗淡无光。
我特别赞赏一老农民,在他儿子18岁时,他直接把一个光盘放在儿子的书桌上说:“男子汉了,该干吗就干吗,别得病!”这种质朴的教育,反而得到儿子的尊重。
咱们接着说重症抑郁。前些年有个抑郁症病人,先是吃抗抑郁药,最后莫名其妙全身瘫痪了,后来用一个方法就是电击,直接打到太阳穴两边,现在又开始吃五种抗抑郁药,脸部完全是激素脸了,但是你怎么跟他说,他都不敢停西药,说最好一边吃中药一边吃西药。既然劝不动,自然也就别开中药了。有人问:“能中西医结合着治疗吗?”我说:“不能。”思维方法、用药方向都不一样,甚至相反,治好治坏就说不清楚了。就好比筷子刀叉一起用,累了咱,也祸害了那块肉。
前面讲了胃寒造成的抑郁和躁狂,发展到肾寒就是深度的抑郁了。
《灵枢·经脉》篇说:“肾足少阴之脉……饥不欲食,面如漆柴……坐而欲起,目䀮䀮如无所见,心如悬若饥状,气不足则善恐,心惕惕如人将捕之。”
(1)饥不欲食。感觉很饿,但不想吃东西。说明正常的消化吸收已经出问题。
(2)面如漆柴。脸又黑又没有光泽,就像干枯粗糙的柴火。脸发黑,是肾水上泛,没有光泽,是精气神全无。
(3)坐而欲起。这个形容得好,就是坐卧不安,或者腿不安症,不知道腿怎么摆放,心慌意乱,这比抖腿严重多了。总之,坐不住,又起不来,心情烦躁,这是肾精大亏的象。
(4)目䀮䀮如无所见。“如”就是“好像”。什么叫“好像”?就是虽然我盯着你,但是我眼里没神,眼里没有你,好像什么都没看见。“目䀮䀮如无所见”,就是眼睛虽然睁着,但什么都没看见。五脏六腑之精气聚于目,此时眼睛已然无神。更糟的,是这时会出现幻听和幻觉。该看见的看不见;不该听到的全听到了。人开始经受百般折磨。一般没有强烈的精神刺激是出现不了幻听的。曾经有个女孩,家教严格、拘谨,出嫁前全无婚姻生活的教育,丈夫又简单粗暴,于是女孩婚后抑郁并出现了幻觉,总是看见自己的裸体,羞耻万分,并且有幻听,总是听到有个男人温柔地跟她说话……所以,这种姑娘真不如野姑娘们活得痛快、爽利。
(5)心如悬若饥状。等病人出现幻觉、幻听的时候,病就从胃走到肾了。心如悬,指心里不踏实,慌慌的;若饥状,好像因为很饿而心里发慌。这种百爪挠心的感觉使得抑郁患者没有任何安全感。
(6)气不足则善恐。血有余则怒,气不足则恐。这种人已经发展到一天到晚害怕、惊恐。
(7)心惕惕如人将捕之。心里总是惴惴的,甚至怀疑有人跟踪自己,要抓捕自己、迫害自己。这属于深度幻觉,为什么重症抑郁患者会有自杀行为,其实一是可能不堪忍受病状了;二是他的行为已不受自己控制,有些行为可能是幻觉导致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的慈悲真是没的可比,你看,句句绝妙,而且绝对不让我们不懂,这句说完了,下一句就是上一句的补充,这就是《黄帝内经》。比如说“心如悬”你不懂,他就写了“若饥状”,谁没有过饿得心发慌的时候啊;“气不足则善恐”,恐成什么样啊?就是“心惕惕如人将捕之”,心里哆嗦着,老觉得身后有人。如果人的气特别壮的时候,就不会有这种感觉,假如你正在那刷牙,突然觉得身边好像过去了一个人,那你就要小心了,当我们的生活中出现所谓“见鬼了”的现象时,可能是气虚了。这时最好先用艾条熏熏屋子,而后要多晒太阳,多做户外运动。
有一年我去美国自驾游,非要住一下美国的汽车旅馆,因为看过很多汽车旅馆的杀人案,好奇。住进去的那晚突然感觉不好,一是车马劳顿,又吃不惯西餐,如此便精不足。二是心里想着那些凶残的故事,本来就想象力丰富,这会儿又开始想电影里那些把杀了的人放在床底下的情节,于是,连眼睛都不敢合上了……越怕越有鬼,本来已经把空调关上了,突然间窗帘后面的空调嗡的自己启动了,窗帘呼的一下飘到我身上,吓得我顿时一身鸡皮疙瘩,人也动不了了……第二天一起床,发现脸上身上全是风疙瘩,从来没过敏过的我,终于体验了一把“内虚,恐则气下,皮毛就虚,外着邪气”的感觉。
凡是精神症状,一定要先生理,后心理。就是不必先看心理医生,而是要先吃中药。精神之不足,首先是身体气血的不足,精足了、气足了,神才能足。
“心主神明”的问题,基本上都跟胃经、肾经有关,丧系、佛系的人也多有胃寒、肾寒,天天在家宅着,思虑过度、饮食不规律,自然胃寒;害怕进入社会,畏惧人际关系,又自嗨无度,自然肾寒。如此,吃点儿破寒祛湿的中药就好。
有人说:“要不要壮精啊?”不用,寒去了,湿没了,自然精壮。
又有人问:“吃什么药啊?”无论吃什么药,都得先看到人、摸到脉,然后六经辨证。病在太阴,有太阴的方子;病在少阴,吃四逆辈;病在厥阴,有厥阴的方子。若问:“有在阳经的可能性吗?”少。抑郁,就是个阴性的病,阳足的人不会得这种病。
有人问:“躁郁症除了吃药,还有别的方法吗?”有,瘢痕灸,可以破胃寒、肾寒,火能破阴,热能破寒,所以瘢痕灸治疗躁郁症一绝。这个方法还省钱,一包艾绒可能就够了,只是病人不见得能接受这种方法。瘢痕化脓灸后,到医院一看便认为是三级烧伤,肯定没人敢灸了。
大家一定要记住,中医是一个重要的医疗体系,但它和西医一样不是万能的。俗话说:“药医不死病,死病无药医。”就是药能救治的都是元气尚可死不了的病,元气若没了,神仙也救不回。为什么一定要钻研脉象?就是要看这病人的脉象有没有根,没有根的,再有经验的老中医、再用几千年的方子也不管用。就好比西医,元气大衰时,肾不纳气,再上呼吸机,也是在上面捯气儿,再输血,也气化不了这血,只是白白浪费医疗资源。
抑郁症,你若每天烧中脘、关元各50壮,先没了“饥不欲食”的毛病,先能大口大口吃饭,慢慢地就能活蹦乱跳了,一个月后,抑郁症也就去了无何有之乡了。这样病人痛快,医生也痛快,不必天天面对一张阴郁的脸。
抑郁病患者还有一个毛病,就是疑神疑鬼,吃一服药也得百度个几十回,要不就一直问:
“我这么严重的病,就开这么几味药能成吗?”
“别人倒给你开得多,你好了吗?”
“那我吃这药,有没有什么忌口的啊?”
除了忌寒凉,没有其他忌口,唯一要注意的是:要把药晾凉了喝。
为什么?因为所谓胃寒,就好比一块冰,破寒邪,一定要用温热的药,药性本热,再热服,冷热一相激,人就特别难受,就不愿服药了。凉的药会骗一下里面,慢慢融化那块冰,就越吃越舒服……还有,吃了药以后,先得能吃,不能吃饭,就养不起精,也就祛不了病。
“那我怕胖怎么办?”
“好方子是让你壮,不是让你胖,再说了,气越虚,人越胖。”
“太壮了,也不好找男朋友啊!”
“你想多了,男人再衰,也想娶个正常人,不会娶个病人!”
……
大家看看,看病也是个力气活!
其实,看病不一定非得吃药,打开心结或直指人心地骂一顿,有时比扎针吃药管用得多。这也得看人,悟性高的,骂得;愚钝的,骂不得。有些学生只学了老师骂人,没学到老师怎么看人性,这也是医道难以传承的原因。
其实,凡大病必与情志有关,长期情志不遂、欲而不得,就会积累成大病。养生绝不是吃什么、喝什么的事,而是养人生格局、养情怀。有病时,先要想想自己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,情感出了什么问题……把这些绳扣解开了,生命的大药系统也就开始启动并发挥作用了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生命的本质在于和解,而不是对抗。不要急于消病,而是要消除病因。只消病,而不解决根本的发病原因,就谈不上治愈,只要病因还在,疾病就有可能复发。
还有个问题在这里一定要说一下,忧郁不等于抑郁,这个大家一定要辨析清楚。抑郁是病,是独阴无阳。而忧郁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保持疏离的一种美德……凡大艺术家、孤独的人,都有骨子里的寂寞和忧郁,还有对人生、对世界、对自我的质疑。这种独立的思考、独立的工作,可以产生特立独行的创造。我本人就是一个忧郁的人,我认为忧郁是我血液里的东西,它可以使我永不媚俗。我始终认为,这世上,有几件事是必须独自完成的:一是爱情;二是修行;三是忧郁;四是觉悟。所以,忧郁是一种好的品质,它可以让我们保持特立独行。而焦虑是病,抑郁是病,躁狂是病,但忧郁不是病,它只是一种偏阴性的精神状态。
随着未来基因医学新时代的到来,预示着任何生理和心理障碍都可以从DNA里轻松剔除。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有人说:当抑郁症、孤独症、精神分裂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未来被消灭时,诸如美国发明家托马斯·爱迪生和美国剧作家田纳西·威廉斯那样的天才也会消失。因为许多基因变异能够激发创新思维,其消极影响能够被积极影响中和。
有数据显示,作家患上躁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0倍,诗人则高达40倍。比如托马斯·爱迪生曾被看成低能儿,很多艺术家被认为是半疯狂状态。我说过,凡是能独立完成某项事业的人,都有可能是深度忧郁的人。所以有些孩子从小有躁郁问题,不要急于下结论和过度治疗,有可能他们是有某种天赋的人,只是气血的不平衡造成了他们精神状态的一些问题,如果我们给予耐心和宽容,他们便有了未来。其实,大人做的事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事,尤其是干预基因的方法等,千万要谨慎。